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中國法學創新講壇 》專題報道 》中國法學創新講壇
張文顯教授主題演講(中國法學創新講壇第十期)

時間:2014-06-17   來源:  責任編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對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法治建設,提出了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法學界多年的愿望和全國人民的期待終將成為現實,越是臨近這一時刻,越是感到有許多重大的前沿問題,包括理論問題、制度問題和實踐問題需要認真的梳理和思考。對法治前沿問題的梳理和思考,需要站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制高點,采取新的思維、新的參照、新的理論模型和新的研究方法,以形成新的概念、新的觀點、新的理論、新的建議,這正是中國法學面臨的并且應當承接的重大的、迫切的現實任務。

  這里,我把法治中國建設的前沿問題概括為三方面,即:法治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目標、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下面依次對這三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第一部分:法治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

  我個人認為,法治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概括而言就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法治中國的理論,簡稱“法治中國論”,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簡稱“法治中國夢”。

  “法治中國論”從理論上來講可以分解為三個層面,即:一個統領概念、一組理論綱要、一套思想體系。

  統領概念:“法治中國”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法治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命題、論斷和論述,我認為其中綱領性的概念或者說可以作為基石范疇的概念就是“法治中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認了法治中國這一概念,并將我國法治建設的綱領確定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由此,“法治中國”成為我國法治話語體系和法學理論體系當中最具有滲透性的統領性概念。

  這個概念的意義類似于剩余價值對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體系的意義,類似于實踐對于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意義,類似于權利對于法學理論體系的意義,當然也非常類似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義。

  法治中國概念的提出和確認是黨在法治理論上的重大創新,也是黨執政理念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法治中國概念具有無可比擬的包容性。它的包容性隨著理論的研究,人們會感到越來越豐富。

  法治中國理論綱要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法治的專題講話,其中包括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實施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簡稱124講話;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這次學習的主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個講話簡稱為223講話;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這四篇專題講話連同相關的重要批示和談話,構成了法治中國理論綱要。

  法治中國理論綱要可以概括為12個方面:

  (1)法治中國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夢與中國夢一脈相承,法治中國與富強中國、民主中國、文明中國、和諧中國、美麗中國、平安中國等核心要素相輔相成,共同編織成了中國夢的美好愿景。

  (2)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注重借鑒人類社會的法治文明成果,但絕不照抄照搬。

  (3)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化??倳涬m然沒有用治理體系的法治化,但是講到了治理體系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講到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法治化。

  (4)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開辟依法治國的新局面,譜寫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5)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職責,必須依據黨章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治國理政。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在憲法的統領下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和司法、帶頭守法。

  (6)憲法和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后,確保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至關重要。

  (7)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8)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確保司法人員公正辦案,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氐?954年關于司法原則的提法上。

  (9)全面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10)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憲法不僅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權利的法律武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要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與自律緊密結合起來。

  (11)改革要于法有據。凡屬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據,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進行。有的重要改革舉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權的,要按法律程序進行。要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12)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也將推動各國共同堅持和平發展。中國將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同時與各國共同維護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在世界和地區事務中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同時也講到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上要牢牢把握國際通行規則。

  初步形成法治中國思想體系

  法治中國思想體系初步形成有兩個重要的標志:

  第一個標志就是在習近平系列講話、談話、批示當中,也包括發表的若干篇論文當中,有關法律和法治的理論要素幾乎全部覆蓋。例如法治的本質、法治的價值、法治文化、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法治與國家治理、法治與社會治理、權力監督制約、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治軍、依法辦事、依法反恐,等等。

  第二個標志就是全面、科學地回答了法治中國建設實踐當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和基本問題。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道路,弘揚傳統優秀法律文化,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民主、實行法治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與確保國家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履行職責的關系,認真對待人權和公民權利,正確處理權力與權利、管理與服務、維穩與維權的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民主與專政、政策與法律、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的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與法治、活力與秩序、監督與制約、文明執法與嚴格執法的關系,等等。

  基于對這兩個標志的認識,法治中國思想體系初步形成。在籌備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后的法治建設的豐富實踐中,法治中國建設的理論綱要和思想體系將得到進一步的豐富、發展和完善,從而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基礎和鮮明的理論指導。

  第二部分: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目標

  這里,把法學界、法律界近期研究成果重點向大家做一個介紹,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

  關于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在學術界的研究當中有三重參照、三重定位,包括時間定位、模式定位和改革定位。

  時間定位:以“兩個一百年”建設目標為參照,定位法治中國建設目標。黨的十八大指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边@是我們通常講的“兩個一百年”,一個是到2020年,一個是到2049年。

  以兩個一百年為參照,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建設法治中國,不斷深化法治改革,從法律體系走向法治體系,從法律大國走向法治強國,應當確立建設法治國家“兩步走”的戰略目標。

  (一)到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初步建成法治中國。目標的描述是這樣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得到全面貫徹,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的國家治理體系得以建立運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主要指標全面達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等等。

  (二)到20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整體建成法治中國。具體描述也有區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各項要求得到全面實現。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全面建成。剛才講的是治理體系得以運行,這里是全面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各項指標全面達到,第一階段是主要指標全面達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法治權威、法治秩序的各項要求全面滿足,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法治價值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公平正義、和諧文明、安全有序、尊嚴幸福的法治中國整體建成。

  下面介紹一下中國政法大學馬校長領著大家研究的成果,他們也是以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建設目標為參照。他們的提法,可以看得出里面很有思想內涵。他們講:法治中國建設也是兩步走,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現在到建黨一百年(2020年),這個階段建設目標是:以確?!叭娼ǔ尚】瞪鐣弊鳛槭澜缃洕髧醪结绕馂楸尘?,以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建設和法治政府建設為重點,繼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初步形成公正、文明、權威的司法制度;健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和權利救濟渠道;繼續推進基層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第二階段,到建國一百年(2050年),建設目標是:以確?!敖ǔ筛粡娒裰魑拿骱椭C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繼續崛起和作為世界文明大國崛起為背景,以依法執政和民主政治建設為重點,促進政治和行政權力依法有效運行并受到有效的民主監督;進一步理順黨與人大、黨與司法的關系,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完善的司法制度,實現“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的政治體制改革的設計目標。實現與人治徹底決裂。

  第一個階段是以市場經濟建設、以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作為核心內容;第二個階段是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在法治的軌道上有效運行作為重點。一個是市場經濟為重點,一個是民主政治為重點;一個是經濟大國繼續崛起,一個經濟大國全面崛起,又加上文明大國崛起。我覺得有這樣兩個時間的跨度,是時代背景、歷史任務、法治中國建設的重點。共產黨依法執政是政治建設的重點。

  下面介紹一下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出:應當從法治國家和法治中國兩個層面考慮兩個一百年,所以到2020年,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基本建成法治國家,實現國家層面的法治,即法律體系更加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基本確立,人權得到切實保障,以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上面用的都是“基本”,而且局限于法治國家。

  到20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基本建成法治中國,即全面建成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實現執政黨依法執政,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全體人民自覺守法,憲法法律有效實施,法治的核心價值充分實現。

  以法治模式轉型和法治現代化為參照,以法治現代化作為一個理論模型來思考和定位法治中國建設,提出三個轉型:

  從法治國家轉型為法治中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經過十多年,現在我們有條件、也有可能、也應該從法治國家的定位轉向法治中國的定位,從建設法治國家轉型為建設法治中國,意味著我國法治建設的拓展與升級。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的升級版,法治國家本質上屬于政治范疇,建設法治國家著力點是在政治層面實現國家治理法治化,特別是把國家權力納入法治范圍,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而建設法治中國的內涵更加豐富、更加深刻,不僅要建設法治國家,還要建設法治社會、法治政府、法治政黨等等,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僅要推進依法治國,還要推進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自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自治共同推進;不僅要搞好國家法治,還要搞好地方法治、行業法治,做到國家法治、地方法治、行業法治協調發展;不僅要建設有形的制度硬實力,還要包括法治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不僅致力于國內法治建設,還要面向世界,在全球治理中謀求中國的話語權和構建國際法治新秩序。

  從法律之治轉型為良法善治

  這是法治現代化的本質所在,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胺ㄖ维F代化”這一概念既指從傳統人治社會到現代法治社會的歷史性變革,又指法治(法制)從傳統型到現代型的歷史性轉換。世界范圍內的法治現代化肇始于歐洲資本資本主義的興起,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理性文化極大地促進了歐洲法治的現代化進程。中國社會的法治現代化發軔于清末民初,先后經歷了清末法治改革、辛亥革命的法制實踐、北洋軍閥時期的法律發展、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的法制活動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法制建設等發展階段。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在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社會文化變革以及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最終發生了偉大的歷史性變革。世界范圍內的法治現代化有各種各樣的目標定位和發展道路,例如西方國家的自由主義、理性主義、個人權利本位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等。就當代中國的法治現代化而言,我們走的是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發展道路,是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法治現代化。

  這套道路的根本標志就是從人治到法治,從法律自治到良法善治,所謂良法善治就是要把法治的價值充分體現到法律體系和法治體系當中。

  從法律大國轉型為法治強國

  截止到去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243部現行有效的法律,以前有的法律被廢止了。國務院制定了68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原來是800多件。地方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及批準了9000多件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這個數字不準,我專門問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的領導,到底有多少?總共制定20000多部,后來經過清理、廢止,現在還在大規模地清理,大家說的比較多的是10000部左右,但官方正式說法是9000多件現行有效的法規。這些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加上其他的立法確認的,具有法律性質的規范性文件,共同構成了我國的法律體系。這個法律體系已經相當龐大,中國人民用3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三百年的立法進程,我們已經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法律大國。中政委領導做了統計,歐洲大陸法系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達到像我們現在這樣10000多部成文法律和法規的規模??梢哉f已經成為一個法律大國。但是我們還不是一個法律強國,甚至遠遠不是一個法治強國。

  基于這樣一種判斷,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胡建淼、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等人提出要加快從“法律大國”轉型為“法治強國”。這個轉型是法治發展戰略的歷史性轉型,是中國法治轉向科學發展道路的一個過程,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梢哉f,法治強國是強國之夢的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口號治國的感染下,各行各業都提出了強國之路,如工業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教育強國、文化強國、海洋強國、網絡強國等等,可以無限地說下去?,F在是該提出法治強國的時候了。只有實現了法治強國,才有可能成為名符其實的強國。

  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為參照,定位法治中國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以全面深化改革這個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為參照,中國法學會課題組提出了自己的法治中國建設目標的建議??偰繕耍和晟坪桶l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實現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法治化、現代化。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可能會作為我們法治中國建設非常重要的關鍵詞,也是一個主線。

  到2020年的階段性目標是:在法治建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及其運行機制,更好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為從法律大國邁向法治強國夯實基礎。宏觀樣態可以描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善;憲法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執法執政水平明顯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法治文化繁榮發展、法治社會建設卓有成效;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改革開放、持續發展的國際法治環境進一步優化。

  這里有兩個關鍵命題,一個是法治體系,一個是國家治理法治化。

  法治體系是法學中的一個比較新的概念,也是法治建設當中的新思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后,中國法治建設的重心應當升級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法治體系可以從三個層面透視:第一個層面,法律體系,依法治國,前提是有法可“依”。所以,法律體系是法治體系存在和運行的基礎。但是,法治體系與法律體系不同,法律體系是法律規范體系。2010年我們已經形成了法律體系,有法可依的目標基本上得到了實現。但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依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的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第二個層面,法律運行與操作過程,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等環節。法治體系要求的是所有這些環節的有序性、有效性、彼此銜接、相互促進。第三個層面,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黨、法治政府有機統一;國家法治、地方法治、行業法治協調發展;國內法治、國際法治、全球法治有效銜接。法治體系從這三個層面來描述。

  法治體系的形成是一個國家的法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在這個意義上說,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目標就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并且確保這個體系科學、有效地運行。

  另一個關鍵詞就是國家治理法治化或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法治化。法治與國家治理息息相關,在現代國家,法治是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國家治理法治化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部分: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

  根據對法治中國建設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的研究與定位,也是綜合了法學界、法律界共同的研究成果,今后一個時期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任務概括為四項基本要務、八大工作重點。

  四項基本要務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法治建設有那么多的事情,單單這四個作為要務提出來,我想是有很強的針對性。

  科學立法:之所以強調科學立法,是為了突出提高立法質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國,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國;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碧岣吡⒎ㄙ|量關鍵在于:一要尊重和體現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建設和發展客觀規律,使法律準確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積極回應人民的期待;二要切實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協調性;法律之間不能互相打架、互相沖突;三要增強法律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正像張德江委員長講的,努力使我們的法律立得住、行得通、切實管用;四要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就是法律的制定、法律的修改、法律的廢止和法律的解釋并舉??茖W立法不單單是要簡單的增量,簡單的提高立法的質量,也包括法律解釋、法律修改;五要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與民主立法具有內在聯系。

  嚴格執法:我們通常講規范、文明執法,有時候還講和諧執法等等,這里專門強調嚴格執法也有針對性。習近平總書記有一段話講得很精彩,“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或者實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無濟于事?!爆F實生活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如執法隨意性大,粗放執法、變通執法、越權執法,要么有案不立、有罪不究,要么違規立案、越權管轄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與我們執法司法當中失之于寬、失之于松有很大的關系。

  公正司法:大家要注意到,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把司法從執法中分離出來,將公正司法單獨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務,體現出全黨對司法的性質和重要性的認識的深化。一是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二是定分止爭的最后一道防線;三是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的最后一道防線。三道防線都歸結于公正。不公正,不可能定分止爭;不公正,不可能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公信力;不公正,當然也不可能實現權利救濟,所有的不公正在這個環節上能得以化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自由的權力,憲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眾。憲法實施才能真正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為。守法的前提是良法。

  全民守法,在這里就不展開了。

  八個工作重點

  (一)推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法治化。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既是執政黨,又是領導黨,擁有對國家政權和整個社會的領導權,這種領導權是其執政權的政治基礎。所以,建設法治中國,實現法治中國夢,關鍵在于黨,在于黨科學而又有效地依法執政。

  (二)加快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備有效的法律體系是法治中國的重要標志,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制度前提。雖然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全面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推行行政體制改革,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保護生態環境等等,都對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學術界很多人說我們的法律體系是基本形成,委員長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布已經形成,而且委員長的工作報告得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高票通過,所以我們不要講基本形成了。

  (三)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保證憲法法律統一有效實施。

  (四)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和執法改革,特別是執法體制改革,嚴格執法,加快建設法治政府,這方面有很多研究。

  (五)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文明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司法體制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非常詳細的要求。十七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我們這里沒有用高效,主要考慮效率是針對于具體的實踐活動來說的,對于一個制度來講,講效率,特別是講高效,可能不盡貼切。就當下來講,中國司法的文明程度可能顯得更為重要。所以我們把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提升為公正、文明、權威。

  (六)推進依法治理、依法自治、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因為法治社會也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都有很深入的研究,法治社會,雖然這個概念從80年代大家都用,但是我們今天講的法治社會是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對應的,特別是和法治國家對應的。這樣,法治社會實際上就有三個方面:第一,黨和政府依法治理社會,實現社會治理創新,這里有很多內容,十八屆三中全會專門用一章來寫社會治理創新;第二,社會主體,包括公民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依法自治,而且要擴大依法自治的領域;第三,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所有的政黨、武裝力量等等都要自覺地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信仰法治、遵守法治底線,或遵守法治定理。這三個方面,依法治理、依法自治、全民守法,就構成了我們所說的法治社會這么一個理念。

  (七)依法規范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實現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體系化、法治化。

  (八)統籌國內法治和國際法治兩個大局,加強國際法治交流與合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更加良好的國際法治環境。兩個法治統籌協調。

  我用一段話作為結束語: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經過數十年的建設、改革與發展,中國正在從法律大國成長為法治強國,中國正在法治中和平崛起,在法治中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對于法治中國的美好前景,中國人民充滿信心和期望、預期;當中國在不遠的未來成長為法治強國的時候,世界的經濟、政治、法律秩序將隨之變得更加公正、更加文明、更加穩固。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chinese高中生勃起gay,青草久久久国产线免费,印度性bbbbbxxxxx,欧美人禽杂交狂配荷兰a片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